市水務局黨組書記、局長倪佳翔帶隊上街排查易澇點,督促落實防御措施 市水務局供圖
轉自 東莞時間網 周桂清 07-19 07:39
6月以來,全市出現多次強降雨,市區(qū)和鎮(zhèn)街不少路段出現大面積內澇積水,部分地方出現“水浸街”“下雨看海”“逢雨開船”“水中漂移”等景象,嚴重影響交通出行及市民生活。
此前,市水務部門公布了131個易澇點名單和整治計劃;6月10日,市交警部門公布194個“內澇點”名單。不少市民對此充滿疑問,“為什么經濟越發(fā)展,城市易澇點越多?”認為易澇點整治工作進展緩慢、效率低下,甚至質疑相關部門不作為。
易澇點是如何形成的?如何整治易澇點?東莞在整治易澇點工程中取得哪些進展?……這不僅是市民群眾關切的熱點,城市管理決策層也迫切想知道答案。
7月15日,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,對此一一作出回應。目前全市對易澇點實施“銷號”管理,對131個易澇點逐一編制整治實施方案和應急手冊,分批、分期進行有序整治。截至6月30日,30個易澇點整治工程已基本完工、11個正在施工、39個落實應急整治措施,其余的51個正在推進前期工作。今年年內至少完成20個易澇點整治工程,緩解城市積水內澇困境,方便市民群眾安全出行。
焦點1
易澇點是否有標準?
記者:市水務部門此前公布131個“易澇點”,現在市交警部門公布194個“內澇點”。從數量上來看,城市積水內澇點位越來越多。請問,判斷城市易澇點是否有統(tǒng)一標準?這個標準有哪些具體內容?
市水務局:關于城市易澇點的判斷標準,目前國家、省、市層面都沒有統(tǒng)一的標準,在學術上也沒有明確的定義。2016年,為了便于管理,有效整治城市積水內澇區(qū)域,我市根據《室外排水設計規(guī)范》關于內澇防治設計的相關規(guī)定,結合鎮(zhèn)街(園區(qū))地形地貌、降雨特點、積水影響等因素,對我市劃定易澇點作出一個“標準”。即在一定區(qū)域內,近三年內發(fā)生2次或以上積水、積水最大深度大于(等于)15厘米、積水時間在30分鐘以上、積水面積不小于500平方米,對城市道路交通及市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不利影響。同時達到這四個條件,即列入易澇點。
根據這個“標準”,市水務部門在各鎮(zhèn)街(園區(qū))排查的基礎上,委托專業(yè)設計單位逐一核實,2017年最終確認全市有131個易澇點,列出一份清單向社會公布。
其中,輕微易澇點48個、一般易澇點41個、嚴重易澇點42個。根據輕重緩急程度,制訂“分批、分期”整治方案,計劃在四年內分四個批次進行綜合整治。此外,還對每個易澇點編制應急手冊,明確責任守護人,確保在暴雨天氣期間,能夠保障市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。
前幾天,市交警部門公布194個“內澇點”名單,其主要依據是交通監(jiān)控視頻掌握到的道路積水情況。嚴格來說,交警部門公布的“內澇點”是道路“積水點”,與水務部門的易澇點“標準”有一定差別。
當然,無論是“易澇點”,還是“內澇點”,公布名單和具體位置,都是提醒市民群眾安全駕駛和出行行為。對于這批“內澇點”,市水務局已委派設計單位會同屬地鎮(zhèn)街(園區(qū))進行逐一核實,如被確認為新增的“易澇點”,將制訂整治方案,緩解積水內澇,減除安全隱患。
焦點2
全市易澇點是否增多?
記者:近年來,東莞經濟飛速發(fā)展,“下雨就看?!薄八帧薄伴_車如開船”等現象增多,這是否意味全市“易澇點”越來越多?
市水務局:暴雨期間出現內澇,這是許多現代化城市的“通病”,東莞也不例外?!氨┯晏旆e水內澇”在東莞確實存在,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關注,加快整治步伐。東莞城市化進程非??欤F有排水設施標準偏低、排水管理水平比較低、地面快速硬化不蓄水等因素疊加,我市治理城市內澇的工作難度確實很大。暴雨天氣給市民群眾出行帶來了諸多不便,也出現了安全事故和財產損失。
在推進“易澇點”整治工程中,除了解決內澇的“存量”問題,還要面對內澇的“增量”。伴隨粵港澳大灣區(qū)建設提速,目前我市各類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速,重大項目落地開工,水污染綜合治理工程遍地開花,城市排水系統(tǒng)建設相對滯后,無法滿足地上建筑物快速建設的排澇需求,是城市內澇出現“增量”的主要原因。
同時,城市化進程加快,地上構筑物增多,城市建設侵占雨水通道和雨洪調蓄空間,河流行洪能力減弱,城市地面硬底化也加速,原有綠地、地表的“滲、滯、蓄”的功能基本喪失,根本無法滿足暴雨期間排水、蓄水的需求。城市開發(fā)建設改變原有匯水區(qū)域和排水體系,排水設施又沒跟上,容易引發(fā)積水內澇。因此整治部分內澇成因相對復雜的“易澇點”,不僅指單純新建排水管道,有時還要結合新建排澇泵站,或是擴寬河道等多種工程措施,提高整個系統(tǒng)的排水能力,才能有效治理城市內澇。
比如內澇比較嚴重的鴻福西路市民藝術中心片區(qū)(上東國際),其主要原因就是市工人文化宮、東江之星樓盤等建筑項目落地后,現有排水系統(tǒng)沒有進行相應的配套升級改造,排澇能力嚴重不足。進入暴雨天氣,厚街水道水位升高,有時還會高過排水管道,出現河水頂托,雨水無法及時排走,自然就會引發(fā)內澇。這個易澇點就涉及到新建泵站排水,目前該易澇點整治工程已立項,預計2020年4月份完工。
焦點3
積水內澇情況是否有改善?
記者:2017年劃定了131個易澇點并著手整治。經過兩年多的整治,全市有哪些易澇點情況得到改善?整治前后對比情況如何?
市水務局:內澇整治是民生工程,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視,各鎮(zhèn)街和相關單位也在努力推進整治工程。全市內澇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包括東城下橋河片區(qū)、南城綠色路鹿場路段、黃江鎮(zhèn)東環(huán)路新中學路段、寮步鎮(zhèn)紅荔市場、橫瀝鎮(zhèn)西城三期出口、大嶺山鎮(zhèn)金印路等在內的30個易澇點已完成整治,還有11個易澇點正在施工,城市積水內澇問題將會逐步改善,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。
其中,東城下橋河片區(qū)內澇整治工程就基本解決了水果批發(fā)市場周邊的內澇。工程新建一條長3000多米的鋼筋混凝土箱涵,及時收集并排放雨水,2018年11月份正式通水運行后,排澇作用明顯。今年4月11日,東城累計降雨量達91毫米,6月24日累計降雨量達144毫米,莞龍路下橋水果市場路段均沒有出現嚴重內澇現象,道路交通正常通行,以往“逢雨必澇”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。
此外,寮步鎮(zhèn)紅荔市場路段易澇點整治工程,新建一條約600米的排水管、一條600多米的箱涵,清淤管渠近1000米,2018年底完工后,基本打通了地下排水通道。今年入汛以來,紅荔市場沒有發(fā)生積水內澇。6月24日,我市普降大雨,寮步鎮(zhèn)累計降雨量達107.9毫米,即使這樣的暴雨天氣,紅荔市場路段也沒有內澇,整治工程確實發(fā)揮了作用。
焦點4
易澇點整治進展緩慢?
記者:兩年前,市水務部門制訂詳細的易澇點整治方案,將通過“分批、分期”有序進行治理。如今,一到暴雨,仍然出現“下雨看海”,不少市民感覺“整治進度較慢”“效果不理想”。請問,造成整治進度慢、整治成效不明顯的原因是什么?
市水務局:2017年8月,經市政府審定同意,市水務局印發(fā)《東莞市易澇點整治近期實施計劃(2017-2020)》,對全市131個易澇點分批次進行整治。截至目前,30個已基本完工,11個正在施工,39個已落實管道清淤、增加雨水口等應急整治措施,其余51個正在推進前期工作。
梳理全市易澇點的地理位置,不難發(fā)現,易澇點主要出現在商業(yè)繁華區(qū)、居住密集區(qū),商業(yè)繁榮、人流量大,征地拆遷困難,工程投入大,施工影響面廣,整治效果難以短期顯現,這也是易澇點整治工作推進比較緩慢的主要原因。經初步估算,131個易澇點整治工程總投資約34億元,市、鎮(zhèn)兩級的財政資金壓力較大,能投入到內澇整治的資金比較有限。部分工程涉及多項規(guī)劃調整,導致立項工作進展緩慢。
比如,常平鎮(zhèn)橋常路段擬建排澇站,但涉及林地和公用綠地,需要控規(guī)調整后才辦理選址意見,進度相當緩慢。南城環(huán)城路莞太路橋底易澇點整治工程涉及道路開挖、交通疏導、管線遷移等,難度較大、需時較長。又如剛剛提到的鴻福西路上東國際路段的內澇工程整治,也涉及新建排澇泵站,泵站選址又不符合原有控規(guī),因此單規(guī)劃調整這一塊我們前前后后便花費了將近一年的時間。
在實際生活中,不少市民還會發(fā)現,“即使完成整治工程,但還會內澇積水”,以此認為“整治成效不明顯”。事實上,每項整治工程,都有一定的設計標準,但遇到實際降雨量超過設計防御降雨量,加上周邊建筑增多,路面硬化程度更高,就會再次積水內澇。因此,在開展整治過程中,各實施主體應該根據設計規(guī)范要求,結合區(qū)域的發(fā)展趨勢,選取科學合理的設計標準進行整治。
另外,周邊新項目的規(guī)劃設計及開發(fā)建設,一定要結合當地雨水專項規(guī)劃和室外排水設計規(guī)范的標準要求,科學合理同步規(guī)劃建設項目周邊雨水系統(tǒng),嚴格控制雨水徑流,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已整治的易澇點再輕易發(fā)生內澇積水現象。這也是未來我們有效控制新增易澇點要努力的方向。
焦點5
今年如何整治易澇點?
記者:易澇點已成為東莞城市治理的一塊“短板”,作為水務主管部門,將如何進行整治?在“治澇”方面有哪些具體措施?
市水務局:作為全市排水(雨水)主管部門,市水務局正會同市有關部門和各鎮(zhèn)街(園區(qū)),全力推進易澇點整治工作。
全面鋪開易澇點整治工作,2019年度,易澇點整治工作被納入市政府主要目標任務和十件民生實事,要求全市完成整治不少于20個易澇點。按照“分級管理,屬地負責”的原則,市水務局正督促指導屬地加快推進易澇點整治工作,確保年度目標任務按時完成。
著力推進重點內澇整治工程建設。重點推進一批涉及范圍廣、影響程度深,社會密切關注的易澇點整治工程。
目前,鴻福西路市民藝術中心片區(qū)(上東國際)內澇整治工程、市區(qū)內澇整治應急三期(新開河系統(tǒng))南側分流工程已完成立項,力爭于年內開工;市城建局負責實施的東莞火車站南片區(qū)排水工程(第二階段)已完成項目建議書;東莞西站站場片區(qū)內澇整治工程已協(xié)調確定實施主體和資金來源,正抓緊啟動前期工作
加大市級統(tǒng)籌推進力度。為統(tǒng)籌解決部分易澇點整治工程協(xié)調較難、難度較大、進度較慢等問題,今年2月份,經報市政府審定同意,決定對14個易澇點整治工程由市統(tǒng)一實施,市水務局負責前期立項工作、市城建局采用EPC(設計施工總承包)的模式實施建設。目前有關項目正在加緊申請前期工作經費。
制定易澇點銷號工作指引,進一步規(guī)范易澇點銷號工作。在制定易澇點應急手冊的基礎上,今年2月份還出臺易澇點銷號管理制度,對易澇點的整治標準、效果評估、銷號程序等有關內容提出了明確要求,確保整治工作能有效解決內澇問題。
定期通報整治進展情況。今年以來,市水務局每月對各鎮(zhèn)街(園區(qū))的工作進展情況進行匯總評分,形成工作月報和排名表,向市領導和鎮(zhèn)街(園區(qū))通報。定期開展易澇點整治檢查工作,邀請市政府督查室對進度偏慢、問題較多的鎮(zhèn)街(園區(qū))進行督導,準確掌握工作動態(tài),及時協(xié)調解決存在問題。
焦點6
暴雨期有何應急措施?
記者:“治澇”是項系統(tǒng)長期工程,在沒有完全整治之前,特別是暴雨期間,如何確保易澇點周邊車輛、行人出行的安全?市水務部門是否制定防御措施?如何落實到位?
市水務局:目前,市水務部門對全市131個易澇點都制定了應急預案,按照易澇點的內澇程度實施分類管理。同時,還建立了雨天巡查、值守的工作機制。
事實上,細心的市民會發(fā)現,在市區(qū)部分易澇點和市直管道路下穿隧道,已安裝了內澇警示標志,包括警示牌、積水深度標尺、地面涉水線等。警示牌上面有警示標語、內澇責任單位,明確各易澇點應急責任單位、負責人,確保每個應急環(huán)節(jié)責任到人。
要求各鎮(zhèn)街(園區(qū))建立易澇點暴雨排澇應急機制,在暴雨階段,安排工作人員檢查各類排水設施,及時疏通堵塞排水管渠,修復損壞排水設施;清理道路雨水口垃圾,確保雨水口不被堵塞。
今年7月10日,東莞迎來新一輪強降雨,凌晨1時22分啟動全市暴雨黃色預警。市水務局啟動內澇應急響應,相關科室和鎮(zhèn)街(園區(qū))相關單位緊密配合,派出專人值守,24小時值班備勤,徹夜堅守在一線。狂風中、橋洞下、馬路旁,在內澇積水嚴重的50多個值守點,都可以看到“熒光衣人”清除障礙、排水防澇。
同時,梳理全市37個嚴重易澇點,構建排水防澇應急工作機制,明確了防澇行政負責人,并在《東莞日報》上公布(附后),市民遇到險情可撥打值班電話進行反饋。組建全市排水防澇管理工作微信群,微信群包含各鎮(zhèn)街(園區(qū))和市有關單位排水防澇責任人和工作人員,及時協(xié)調城管、交警等相關單位采取應急搶險措施;協(xié)調交警部門在發(fā)生較嚴重內澇時實施道路交通管制,確保市民群眾通行安全。
當氣象臺發(fā)布暴雨黃色(及以上)預警,市水務局啟動內澇預警預報制度,將同步編輯內澇預警信息,通過“企信通”短信平臺和全市排水防澇管理工作微信群發(fā)布內澇預警信息,督促各排水防澇責任人落實轄區(qū)內澇防御工作。市水務局將向社會公布全市嚴重易澇點防澇行政責任人名單,進一步明確排水防澇工作職責,以群眾監(jiān)督的方式,督促城市內澇防御工作落實到位,確保過往行人和車輛的安全。
全市易澇點分布情況
按管理屬性分,市城管局1個,市公路局及地方道路總站11個,市水務局7個,鎮(zhèn)街(園區(qū))112個。
按地理位置分,市區(qū)(東城、萬江、莞城、南城)21個,還有110個分布在25個鎮(zhèn)街(園區(qū))。松山湖、石龍、石碣、洪梅等四個鎮(zhèn)街(園區(qū))暫時無易澇點。
嚴重易澇點的定義
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區(qū)域定義為嚴重易澇點:
(一)積水點道路或地面在近3年內至少發(fā)生2次及以上的水浸事件,對城市道路交通及市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不利影響。
(二)積水最大深度不小于50cm。
(三)積水時間在30分鐘及以上。
(四)積水面積不小于500㎡。
易澇點責任人職責
落實人員、物資、設備的保障工作;負責指揮易澇點的排澇應急搶險工作,組織人員落實巡查值守、應急搶險、安全保障等工作,協(xié)調有關部門落實道路保潔和交通疏導,及時統(tǒng)計報送積水內澇信息。